題 目:一同為真理做工
講 員:許承道牧師、講稿整理:李若語姊妹 聖經節:約翰三書第1~8節 約翰三書雖然只有短短的15節,但是我們常常引用其中二節來表達祝福與感恩。第2節說到:「我祝你事事順利,身體健康,正如你靈性健全一樣。」台語巴克禮譯本則譯為「我願你萬事亨通、勇健,親像你的靈魂亨通一樣。」如此祝福,真的會激勵人,使人知道惟有心靈健康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。
另外一節常用來鼓勵人的感恩話語是第4節:「沒有別的事比聽到我的孩子們都生活在真理中更能使我快樂的了。」這是每一個傳道人的心聲,是委身於上帝國宣教的最大安慰之一。 因為教會有活力、有彼此相愛的見證,必定會吸引人到教會來,甚至接受耶穌基督為主而受洗加入教會。但是接下來的信仰生活才是一大挑戰,若信徒弟兄姊妹「都生活在真理中」依照真理來行,如此健康成長的基督徒是上帝所喜悅,也是傳道人最歡喜的事。 「有些信徒告訴我」 無論是祝福(第2節)或是感恩歡喜(第4節),都是「放在燈台上的燈」、「擁有鹹味的塩」,成為美好的見證,使別人得益處,甚至因此來認識耶穌基督。所以約翰說:「因為有兄弟來干證你所存的真理」(台語譯本第3節),一個真實基督徒的生活見證是無法遮掩的,他的見證會被人廣為流傳,所傳的不是八卦,不是長短是非,而是那個人「對真理忠誠,一向以真理為生活的中心。」 「有信徒來告訴我」是提醒我們在世人中的見證是否顯明主耶穌基督的愛?是否讓人看到我們所遵行的永生真理?此見證是否讓人羨慕,也想來教會,來信耶穌?常聽到的一句話,說:「羊會生羊,牧者不會生羊。」牧者的責任是帶領羊「躺臥在青草地上,在安靜的溪水邊」,得到靈命日糧的供應,是「用杖領我,用棍護我」來指引信徒生命方向與意義,陪伴信徒爭戰屬靈的戰役。這樣的羊是會帶領(生出)其他的羊來。 生活中有見證,是基督徒生命的最要指標。 「一同為真理工作」 老約翰在寫約翰三書時,有一個清楚的目地,藉著稱讚教會領袖該猶,來鼓勵信徒要「真誠地為信徒們做事,甚至對陌生的信徒們也一樣。」特別要幫助那些為福音四處奔波的教師牧者,「接待他們,幫助他們繼續他們的旅程。」(5、6節) 二千年前的初代教會,不是在「禮拜堂」敬拜上帝,而是在「各人的家裡」(徒2:46),「專心向使徒們領教,參加團契生活,分享愛筵,一起禱告。」(徒2:42)家庭成為聚會、接待出外信徒或使徒教師的所在。老約翰告訴我們,不是每個人都是牧師或擔任長執,但是當我們參與在「接待那些為了基督的緣故出外工作」的牧長時,我們是「跟他們一同為真理工作。」(約三:8) 在義光教會服事13年半,常常有慕道的新人來參加主日禮拜,聚會後的交誼,我們會聽慕道朋友分享參加禮拜的感想。許多朋友會說:「招待人員很親切」、「信徒很友善」、「音樂、詩歌很好聽」,這些服事都不是牧師一個人做的,是信徒參與在「為了基督的緣故」來宣揚福音的事工中,是一同為真理工作的見證。 「利巴嫩山莊之事工」 在1965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了慶祝設教100年,特別發起「倍加運動」的宣教熱潮,在百週年之前的數年間,全體信徒教會都動員起來,為福音大發熱心,除了努力邀請人來參加聚會、受洗歸主外,許多人奉獻金錢、土地來支援新教會的設立。當時的信徒人數及教會數量在1957年到1965年間,增加了一倍,乃20世紀的宣教奇蹟。 在此倍加運動中,高雄新興教會的彭清約長老奉獻好幾塊土地做為宣教事工之用,其中一塊就是位於台中大坑「利巴嫩山莊」現址。從1960年代開始,利巴嫩山莊一步一腳印地建設起來,在70、80年代成為中部地區教會信徒舉辦靈修會、造就訓練營會、生活營最好的場地之一。 「利巴嫩」是以色列北方的國家,三千年前盛產香柏樹,是當時週遭國家興建土木、蓋王宮的主要建材。山莊取名利巴嫩,就是希望這裡成為培育訓練人材的地方,以提供眾教會宣教事工之人才,有如利巴嫩提供香柏木給各地國家建造之用。 利巴嫩山莊的土地是彭清約長老奉獻,是「一同為真理工作」,參與在倍加運動的宣教事工中。今日因山莊年久失修,董事會於去年大力整修,將禮拜堂、宿舍、餐廰重新裝修,提供眾教會靈修、訓練之用。此次整修經費尚缺550萬元,盼望弟兄姊妹一同關心代禱,通過我們的奉獻,來「一同為真理工作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