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04/25 題目:做對的事 講員:陳勝三牧師

張貼者:2010年12月7日 上午8:26未知的使用者   [ 已更新 2010年12月7日 上午8:36 ]
題  目:做對的事
講  員:陳勝三牧師、講稿整理:李若語姊妹
聖經節:羅馬書12章17節;列王記上21章1~21節

    1991年James Patterson 與Peter Kim兩人在一星期內,針對兩千多名美國人的道德標準與行為模式作了廣泛且深入的報導,並將之出版成書。每個人回答的問題均超過1,800題,因此所得的結果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。其中「不再有是非對錯的鮮明意識」、「道德標準的低落」是最重要、最值得關注的問題。書中寫道:「只有13%的人深信十誡;40%的人只信其中的五條誡命。」這是20年前美國人的情況,道德輿論幾乎喪失,如今是更糟。可是對照現今的台灣人,我們會比他們好嗎?我要肯定的說:「我們更是不如!」
    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17節中說到:「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。」英文新國際版的聖經則譯為「眾人認為對的事,要留心去做。」在這是非不清、悖謬、彎曲的世代,這節經文實在值得我們留意去遵行。
一、絕對倫理:
    英文的倫理"ethics "一詞源自希臘文的"ethos"它照字意是「儲藏所」,也就是可靠、安穩、不變動的處所。道德" morals"則來自希臘文的"mores"字意是一直變動中。現代人正是如此,非但不追求永恆不變的倫理準則,反而一切生活都是處在變動中。政治、經濟、教育、法侓、道德標準都一直在變異中,一切都是相對的,沒有絕對的真理,造成現代人沒有英雄或偉人的典範,有的只是名人,如喬丹(籃球明星)、瑪丹娜(歌星)、老虎伍茲或台灣的胡瓜、吳宗憲等,雖有很多的粉絲,但他們的生活卻是不值得效法。
    希臘文"Kalos "的字意可以是「善的」、「對的」、「可敬的」、「美好的」、「寶貴的」。希臘哲學家特別是柏拉圖說"Kalos "是思想的目標,也就是「至善」,不過就美學來說可以是「美」;就哲學而言則是「真理」;倫理思想則是「對的」;人格上則是「可敬的」。腓立比書二章14-16中說:「凡所行的,都不要發怨言,起爭論,使你們無可指摘,誠實無偽,在這彎曲悖謬的世 代作 神無瑕疵的兒女。你們顯在這世代中,好像明光照耀,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,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,也沒有徒勞。」保羅勉勵基督徒要有讓人尊敬的人格,達到真、善、美的境界,從行為中來見證福音的生命之道。彼得也勸勉正處在患難中的基督徒要品行端正,好讓人看見好行為而歸榮耀給上帝。
    現代人的倫理是權宜的、是相對的,更是現實的,一切以利益為考量。人唯有在聖經的教導下,順服於上帝,絕對的倫理才能真正地存在。
二、做對的事:
1、金錢上:
    哥林多後書8章描述保羅從外邦人募到一筆捐款,打算送到耶路撒冷給因飢荒而有需要的基督徒。保羅另外派一位弟兄一道同去,對於經管這一筆捐款,保羅始終十分謹慎,免得引起人家的挑剔 (林後八:18、20、21)。我們不只在被人託付的錢財上要管理得當,在賺錢及用錢上也應該力求合宜、正當。
2、對待人:
    歌羅西書三章22-23節說:「你們作僕人的,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,不要只在眼前事奉,像是討人喜歡的,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。無論做甚麼,都要從心裏做,像是給主做的,不是給人做的」。保羅不僅要求僕人,在四章1節他也要求主人:「你們作主人的,要公公平平地待僕人,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。」不論是作僕人或作主人的,都要用
公平、公義、公正來彼此對待。
3、聽從父母:
    根據調查一半以上的兒女並沒有打算要照顧父母,然而聖經的教導並非如此,以弗所書六章1-2節告訴我們:「你們作兒女的,要在主裏聽從父母,這是理所當然的」。『要孝敬父母,使你得福,在世長壽。』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。」孝敬父母是對的,是合理的,這也是十誡的第五誡。
4、追求所有的好事:
    腓立比書四章8節說:「弟兄們,我還有未盡的話:凡是真實的、可敬的、公義的、清潔的、可愛的、有美名的,若有甚麼德行,若有甚麼稱讚,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。」這節聖經幾乎包含了所有我們所說的德行-真實、可敬、公義、清潔、可愛、有美名等,這都是我們應去做的事。新約所記載的初期教會,處在希臘、羅馬文化下,他們的風俗習慣、生活行為充滿罪惡,基督徒很難不被玷污,保羅勸勉他們即使處在彎曲悖謬的世代,仍要作 神無瑕疵的兒女。
    明瞭倫理的價值 ,擁有好的品格尚不足夠,仍必須身體切實力行,實踐上帝的話語。芬蘭有位宣教師原被派駐印度宣教,因病回國療養。她買下一個農莊,不幸在收割時被打穀機弄斷了右手。她沒有向上帝大發怨言,反而求問上帝:「主啊!我失去了右手,日後還能為祢做什麼呢?」後來上帝感動她將農莊改設成安養院,用裝了義肢的手照顧了許許多多的老年人。
    「我還能為上帝做些什麼?」這是基督徒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。或許我們的能力有限,智慧不夠,但只要我們願意,依然能為上帝所用。做對的事情來成就一個美好的世界,把榮耀歸於上帝,讓更多的人認識祂、歸向祂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