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03/07 題目:分享上帝的愛 講員:阿棟‧優帕司牧師

張貼者:2010年12月7日 上午8:07未知的使用者   [ 已更新 2010年12月7日 上午8:09 ]
題  目:分享上帝的愛
講  員:阿棟‧優帕司牧師、講稿整理:施彥伯弟兄
聖經節:約翰一書四章7〜8節
 
    150年前宣教士遠從加拿大、英國等地前來台灣宣揚上帝的福音,使臺灣人民得著上帝賞賜的福氣,臺灣被稱作福爾摩沙美麗之島,是上帝創造最美麗的地方。
    創世紀12章1-3節說到上帝呼召亞伯蘭成為祂所使用的器皿,這呼召是有理想和目標的。但是離開自己溫暖的家鄉,一般而言並不是件有福的事,過去我們離開部落社區,就像是失去了力量和倚靠,一個可以讓自己有安全感的地方,成為一個流浪者。但是上帝呼召亞伯蘭離開家鄉,就像19世紀的宣教士離開先進舒適的家鄉,來到臺灣這不安全之地,宣揚上帝的話語。
    我們知道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土地,就是離開我們的根基,亞伯蘭離開家鄉就是完全倚靠創造萬物的主,放棄自己的所愛和享受,因為他知道呼召他的上帝,是使人有信心和力量的上帝。但是對人而言,離開自己安全的地方,是註定失敗的,這是因為上帝要他學習信靠、順服、接受呼召,但是創世紀12章2-3節是最美好的應許,人要和上帝共同建造管理這個世界。因為從創世紀11章可以知道人是驕傲的,自以為聰明而倚靠自己,但上帝接著卻呼召人參與世界的建造。
    約翰一書4章9-10節記載主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精神,因為我們所愛的上帝,是勝過死亡、贏過恐懼和沒有盼望的主。人類的歷史是跟著死亡走,人恐懼死亡,但是我們所信的耶穌基督,是道成肉身,在世上受苦而死,又復活升天的上帝。今天很高興看到在座的弟兄姐妹,成為一個大家庭,天父上帝就是我們的父親,讓人活出互相關懷代禱,成為心手相連的肢體,為上帝福音而努力,不論是在原住民部落或在一般社會,上帝都是真實活的上帝,而非虛假的偶像,祂把我們當作同工、好朋友,在社會中要成為祂的祝福。
    某次我參加總會開會時,有一位馬好留牧師,他是在1959年離開家鄉美國,來到臺灣從事30多年的原住民福音工作。他參加彩虹婦女事工中心拯救華西街雛妓的工作,以及遠洋漁工救援工作。他即將離開臺灣回到美國,總會請他來分享,他說我來臺灣就只是分享上帝的愛。我很感動,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安全,經濟、教育各方面都很先進的國家。今天上帝也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工人,在這個地方,在21世紀,來參與宣揚上帝的話,我們大家成為上帝的器皿。我們知道原住民族群有很多的社會問題,社區青年的教育、山坡地觀光的過度開發、用金錢在美麗的地方破壞了大自然。教會就像亞伯蘭受上帝的呼召,參與關心臺灣原住民社區的工作,因為上帝就是愛。耶穌基督在世上是最貧窮的、被離棄的、被鞭打的,他受傷、哭泣、傷心,但是他是無條件順服上帝,其實是最富有的。
   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,黑人和白人是分開上教會的,有一次教會守聖餐,一位黑人跟著白人進入教會要守聖餐,白人會友很驚慌,想說為什麼黑人要參加我們的禮拜呢?這時一位李將軍就上前牽著這黑人的手,禱告說:上帝請幫助我們,萬物是您創造的,這世界是最美麗的,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分享是不足夠的。當時牧師拿起聖餐杯給這位黑人會友,大家就高興接納他參與禮拜,我們知道,美國建國的基礎就是愛,就是建立新而活的信仰,人與人間彼此饒恕,在上帝面前共同禱告,成為兄弟姐妹。今天我們的社會、部落,也是如此,我們成為上帝器皿的人,要常常站出來向鄰舍和社會分享上帝的愛,傳講有盼望的話語,上帝愛世人。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傳揚福音到每個角落,就像馬太25章35-40節記載,真實的信仰是我們日常生活所作幫助弱勢,在社會中分享愛和關懷,願上帝幫助我們成為愛的團契、有能力有信仰的器皿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