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 目:基督的肢體
講 員:陳勝三牧師、講稿整理:張昭仁弟兄 聖經節:羅馬書12章3~5節;民數記2章1-2;32-34節 希臘亞歷山大大帝(B.C.365~323),20歲登基作王,當他尚是太子十幾歲時,有次其父王辦賽馬大會,號召優秀騎師參加。賽後放一匹野馬出來,問有誰可以駕馭。有好些騎師嘗試,都失敗,甚至有人因此而受傷,因此沒人敢再試。王說,再也沒人能駕馭這野馬嗎?這時亞歷山大說:“我來”。於是調好馬首,朝向太陽,然而躍身騎上馬背,馬竟服服貼貼的聽任指揮。秘訣在於他知道自己的能力,也看清這馬的緊張不安,乃因看見人與馬的陰影交錯而恐慌,在知己知彼下中能成功。
保羅在羅馬書12:3~8是在教導信徒的教會生活,他先要信徒看清自己,勿太高,也不要太低,要恰到好處。同時,也應將自己的恩賜發揮功能,但又不是照己意,乃是彼此連結,如同一體的不同肢體。 一、一個身子,好些肢體:
保羅非常強調合一的見證;他稱讚腓立比的信徒“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”(腓一:5),也勸勉他們要“意念相同,愛心相同,有一樣的心思,有一樣的意念” 。(腓 二:2),教會的根基是耶穌基督,雖有不同的教會或信徒,但都是基督的肢體,都應連於元首基督,如:以弗所四:4~6“身體只有一個,聖靈只有一個,正如你們蒙召,同有一個指望,一主、一信、一洗、一上帝。”教會雖然有男女老少,各不相同的信徒,也有許多的團契,但這些都是為教會而設,為要成全教會的功能,如以弗所四:11.12“他所賜的有使徒,有先知,有傳福音的,有牧師和教師,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,建立基督的身體”。可惜人常照自己的好惡而行,尋求自己喜愛的宗教領袖或教會。更糟的是現代人的極端個人主義,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,完全不顧群體。 美國一位社會研究的學者Robert Bellah ,他著有一本書叫“心之習性”,他說美國人受“極端的個人主義”影響極深,即使在宗教上也一樣,根據“今日美國”的調查,大約56%的美國人常上教堂,問這些人為什麼上教堂呢?其中46%的人說“因這對我有益”,26%的人則說希望藉此獲得心靈的平靜。在他的研究報告,有一位女人名叫薛菈的,她自認是很虔誠的,當問她“妳信的是什麼宗教?”她回答“我稱之為薛菈主義”。她就是我的心聲。如“那西斯主義”(narcissism) ,源自希臘神話的Narcissus 。我們必須時時反省,不能忘了成為基督徒或是上教會的初衷與基本信念。 二、肢體互相聯絡
如保羅在林前12:12~27即說,“就像是一個身體,但有很多的肢體,and all the members of body, though many, so it is with Christ. ”人體是極精密的結合,拿走路來說,要行動自如的走動,就要152個部位活動才可以,有各種不同的關節,每條腿有二、三十塊形狀不一的骨骼,107條富彈性的筋,19種肌肉,這些必須協調配合的好,才能輕鬆的行走。音樂亦是,要彈唱任何的樂曲都必須要全體很好的配合,任何一個歌劇也都須要有那麼多的樂器與歌唱者合力演出,因此組織的各肢體相互分工,各司其職,使整個組織動起來,發揮力量是必要的。教會各有不同的團契,就如同人體各肢體一樣,不是各自不相關的,而是結合一體的,只是功能或成員不同,但卻是合一的,也彼此包容、體貼、協助,以建立發展上帝的家--教會,來榮神益人。今天剛好是各團契負責人的年度履新,在此以此文與所有人共勉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