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禮拜一詞的意義:禮拜一詞台語譯得很貼切-「以禮來拜」。禮即某種禮儀、禮素、儀式,是由心底產生出來有形的外在表現。拜即俯(phak)拜的動作,外在的行為,表尊敬、佩服、尊重、委身、順服等。(駱維道)
2、禮拜程序的意義:「恭受上帝的話」 {讀聖經}: 文山教會採用蘇格蘭教會方式:新約與舊約各讀一次。表示”惟獨聖經”的信仰。 {短講}(兒童主日學講道): 講給兒童及青少年聽。偏重於宗教教育,不做深入解經與釋義,可以有較多的互動。 {獻詩}: 單單獻給上帝,不是獻給人。獻詩可配合當天講道主題(節期),且需要專人專業訓練,亦可嘗試多元不同的詩歌形式。不是為人的喜好不需過度在意人的眼光。 Q:獻詩時可以跳舞或邀請大家一起合唱嗎?可以,但要注意大家的習慣與觀感,不要使人覺得突兀或尷尬。 {祈禱}: 會前禱告:祈求禮拜程序正常進行。 講道前的禱告:認罪悔改、祈求聖靈光照。 公禱:為主內肢體的平安、特別需要禱告的會友禱告。 講道後的禱告:感謝上帝的恩典,邀請人行出上帝旨意。 {講道}: 有按”教會節期”講道(節期講道)、逐章逐節講道(加爾文式)、按聖靈感動講道(偏向主題式)、按”教會進度”講道(QT、小組教材)等不同表現方式。 Q:猜猜看我們較常使用哪種形式? *講道不一定要站在某一處,也不一定要有講台。重點在專注上帝話語真實的傳達。 3、禮拜程序的意義:「恭行上帝的話」 {第二首聖詩}(講道後的回應詩): 回應剛才的講道內容、感謝上帝所賞賜的恩典。使人重新得力,重新出發。 {奉獻}: ◎對上帝的實際回應(不了解奉獻意義者請勿奉獻)。 ◎用於聖工、救濟與急難救助、主內肢體需要。 ◎禮拜中的獻身(投入某一項事工)。 {消息與報告}: 力求簡單扼要,不宜太長。不一定使用紙本週報(亦可使用PPT、影片,端看教會使用原則與習慣),可適當使用熱情及幽默感。Q:如果報告事項太多怎麼辦?請會友自己看某些報告事項,或將報告事項精簡化(不逐字逐句照著週報上敘述) {頌榮}: 強調稱頌「三位一體的上帝」,與祝福的詩歌不同。不是”尾遍的詩”。 猜猜看哪些是屬頌榮的聖詩(新聖詩317,28,179,352)? {祝禱}: 傳統是由牧師、長老或傳道主持,內容強調祝福是從上帝而來。 *亞倫祝福詩 民6:24-26 *哥林多後書 13:14(13)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、上帝的慈愛、聖靈的感動,常與你們眾人同在! {祝歌}(或差遣詩): 由聖歌隊或當日獻詩的團體獻唱祝歌,可因當日主題挑選詩歌。祝福會眾領受上帝的恩典後,將平安與喜樂帶回所到之處 。差遣會眾出去行出上帝的旨意。 {殿樂}: 延續禮拜的氛圍,挑選適當的音樂。使人安靜在主面前,或重新得力地出發。殿樂完成,禮拜才正式結束。 {平安禮}: 不是請安,是將平安帶給人,與人復合。要先得到上帝的平安,才能與人有平安的關係。通常在領受上帝的恩典之後(講道後或聖餐後)。 |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 > 成人主日學課程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