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教會節期:通稱教會年曆,或簡稱教會曆。是由耶穌基督一生的事件排列而成。用以計畫教會的節日、節期、宗教教育、教會活動等。目的使耶穌基督的福音能夠表達在教會生活中。
2、教會曆依序可分為三個週期: a. 聖誕週期:待降節期、聖誕節期、顯現節期(主顯節) b. 復活週期:大齋節期、復活節期 c. 聖靈降臨週期:聖靈降臨節 3、禮拜中的禮儀包括: a.禮拜的基本程序包含: b.儀式(聖禮典、聖別禮拜…) c.儀文(特別禱文、宣召、啟應文可自己寫) d.規矩(起立、坐下、脫帽子、關手機…) e.佈置(節期佈置、節期代表色、旗幟布條) *設計、遵守這些禮儀,可有助於禮拜順利進行。 4、我們以主後1871年台南亭仔腳教會禮拜程序(早期台灣長老教會的禮拜),來對比今日長老教會的禮拜程序。當時的禮拜是「一整天」的禮拜,因此有上下午的禮拜。兩場都要做,且中午有愛餐(中午12點左右),以及慕道班或真道造就班(下午一點左右)。當時禮拜的設計是為要使基督徒能夠分別為聖,以一整個禮拜天來敬拜上帝。
*可對比今日教會的禮拜形式
5、不同的節日,以及人不同的生命週期,可以有不同的禮拜及禮儀: a.主日禮拜、節期禮拜(聖誕、復活…) b.聖餐禮拜 c.洗禮或堅信禮 d.結婚感恩禮拜(新教結婚不算聖禮,所以沒有結婚典禮的稱呼) e.壯行禮拜(當兵前的祝福禮拜) f.潔淨、醫治禮拜(受暴、失怙、孤兒…針對個人) g.紀念禮拜(宗教改革紀念、莫拉克風災…) h.告別禮拜、追思禮拜 i.泰澤禮拜(從法國泰澤地區所發展出來的禮拜方式,重視環境與禮拜情境的搭配,以短詩吟唱、禱告、讀經相互搭配的禮拜形式)、各類讚美禮拜(聖誕節、復活節…) 6、禮拜中的注意事項:
a.重點在於上帝。 b.作禮拜前先預備好自己的心。 c.切勿遲到。 d.注意服裝儀容。 e.不是只有聽講道,重視禮拜的完整性。 f.禮拜中盡量不隨便走動、接手機或講話。 g.尊重講員、司會、詩班、領唱、招待等職分。 7、不同的長老教會,有不同的禮拜規矩:
*上講台要脫鞋,或非傳道人不得上講台 *講道者跪在聖經前禱告 *不能穿無領及無袖上衣,女生著長裙 *牧師帶聖歌隊進場時,所有人起立(進場樂) *公禱時間所有人需站立禱告 *禮拜中有為位按手禱告的儀式 *高舉聖經宣告,或講道前宣告 *禮拜開始時鎖大門 *禮拜堂不放公用聖經,沒有週報 ◎禮拜中的規矩是為了能使會眾在禮拜中能更專注於上帝,亦能將教會的神學立場與信仰精神表現出來,應當尊重這些規矩。 |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 > 成人主日學課程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