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救主顯現節期 1、顯現節期是聖誕週期中最後一個節期。為要紀念基督誕生、公開顯現身份、受洗、顯神蹟,開始耶穌基督傳道生涯的節期。主要色彩為「綠色」,表示新希望與新生命的成長。 2、顯現節期接在聖誕後第二主日之後,包括:救主顯現節1/6(白色)、救主受洗主日(白色)、顯現節後第二 ~ 第七主日(綠色)、救主變貌主日(白色)等。 二、東方(三)博士 1、他們是東方來的外邦人的星象家,可能不只三人。他們向主獻上的禮物:黃金、乳香、沒藥。 ◎黃金:表示願意獻上自己最寶貴的,時間、金錢等。 ◎乳香:表示希望使自己的禱告、行為成為馨香達到天上。 ◎沒藥:人願意將自己的重擔、痛苦交托給主耶穌。 三、紀念耶穌基督的受洗 1、通稱「主的受洗日」 2、紀念意義有三: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重要性、通過耶穌基督完全的順服受洗,上帝施恩赦免人的罪、使教會明白受洗理的重要性。(胡忠銘) 3、馬太福音 3:16-17 表明主耶穌的身分是上帝的愛子。 4、可使用白色與金色搭配佈置的配色。 5、洗禮可於當日舉行。講道內容應當有洗禮的意義,並說明耶穌的身分。可以「福音主日」的方式來呈現。使還不認識主的人透過此日來了解基督信仰,解除傳統偏見的迷思。(洗禮會洗腦、會傾家蕩產地捐給教會) 四、主顯節後第2-7主日 1、主顯節後第二至第七主日,從耶穌基督在「迦拿的婚宴」將水變成酒的神蹟開始。 2、強調耶穌基督的權柄,包括祂有行醫治、教導、關懷弱勢族群等事蹟。3.可以搭配戲劇演出,使禮拜更生動活潑。 五、主的變貌日 1、馬太福音17:5-8中上帝強調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。你們要聽他!」 2、此日為聖誕週期最後一個主日。 3、重新強調耶穌是上帝兒子的身份。 4、預備進入復活週期的大齋節期。 六、復活週期 1、包括大齋節期與復活節期,主要是紀念耶穌基督的受難,與復活升天的節期。 2、代表色為「紫色」,表示悔罪與尊貴。 3、象徵物為「棕樹枝」與「十字架」。 七、大齋節期(四旬節) 1、復活節前40天稱「大齋節期」,大齋節期前一個禮拜三為「撒灰節」。 2、大齋節期有第一到第五主日,包括受難主日:第五主日(非”受難日”)、棕樹主日:第六主日、受難日、洗足日(設立聖餐日)、神聖星期六等。 3、這是一個靈修默想的節期,默想主的受難。節期中盡量不要有奢華宴樂的行為。 八、撒灰節(Ash Wednesday) 1、顯現節後最後一個主日,與大齋第一主日之間的禮拜三。以舊約約珥書 2:12-19,新約馬太福音6:1-6,16-21為禮拜經文。 2、象徵人的悔罪,省察自己的信仰,祈求上帝的救恩臨在自己身上。 3、以香灰畫十字塗抹在信徒的額頭上,表示人應該來到主的面前謙卑地悔改。 九、受難主日:第五主日(非星期五的”受難日”) 1、紀念耶穌決定面對受難。 ◎耶穌第一次預言祂的受難:太16:21-28 ◎耶穌第二次預言祂的受難:太17:22-23 ◎耶穌第三次預言祂的受難:太20:17-19 2、可用宣召或朗讀的方式使用上列經文。講道著重於耶穌基督為世人犧牲的心志。 十、聖週(Holy Week) 1、包括:棕樹枝主日、受難日(設立聖餐、洗腳)、復活節等。 2、救主升天節(復活節後第40天,復活節期最後一天,不在聖週之內) 十一、棕樹枝主日 1、紀念耶穌以和平君王之姿進入耶路撒冷。 2、佈置用棕樹枝和十字架。 十二、設立聖餐紀念禮拜 1、重新思考聖餐的意義:耶穌獻上自己為我們與上帝立新的約。 2、我們是屬上帝的百姓,在基督裡互為肢體,是屬靈的團契。 3、佈置可模仿當時聖餐的場景。 4、為彼此洗腳:效法耶穌基督謙卑的樣式,為門徒洗腳。提醒我們是彼此服事的信仰團體。 十三、受難日禮拜 1、通常舉辦於受難日(禮拜五)晚上。(耶穌晚上於客希馬尼園被抓) 2、紀念耶穌基督的受難,是為我們的罪付上代價。 3、不適宜使用讚美的詩歌,應改用哀傷、紀念主受難的詩歌。 4、禮拜堂、十字架可以使用黑布做裝飾。 6、將蠟燭熄滅,代表耶穌的生命將盡,世界被黑暗籠罩。 |
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山教會 > 成人主日學課程 >